Product FAQ

广州新华学院

播报
编辑
2005年5月,教育部函复广东省教育厅,同意中山大学与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试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育部批准的院校代码为:13902。9月,学院迎来首批学生,2005级724名学生顺利报到注册。
2007年5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函告中山大学,东莞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同意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东莞市麻涌镇选址办学(即东莞校区),征地1800亩。
2008年6月,经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东莞校区建设项目列入2008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2011年底,东莞校区迎接首批2011级31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园,这标志着“1校2区”新格局正式形成。
2014年9月,首次面向全国10个省份(广东、海南、湖南、广西、福建、江西、四川、山东、吉林、辽宁)招生。同年首次招收本科插班生。10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新华逸仙班”正式开班,首届招收63名学生入读。
2017年1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二级学院成立大会圆满召开,首批成立6个二级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并对二级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任命,建构起校院两级管理体制。7月,由广东省民政厅主办的2016年度全省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授牌仪式在广州大厦举行,学校在此次评估中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2020年5月,2013年创办的教改实验班——逸仙新华班,以“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等奖,实现了该类奖项的历史性突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学校6门课程入选“广东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 [5]
2021年2月,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致函,同意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为广州新华学院,学校标识码4144013902;同时撤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建制。5月,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1月,学校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学生招生资质,并将于2022年可开始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
2022年2月,学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3个专业获教育部审批通过。至此,学校拥有54个本科专业。 [12]12月,广州新华学院健管-星创视光产业学院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15]12月,广州新华学院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粤嵌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16]
2023年6月,广州新华学院与广州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21]
播报
编辑
截至2022年11月,设有2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4]
专业设置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投资学、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
法学院
法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风景园林
信息科学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
药学院
药学
康复医学系
康复治疗学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
公共治理学院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社会工作
健康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眼视光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网络与新媒体、书法学
音乐系
音乐学
体育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 [11]
2017年,公共管理学科、医学技术学科分别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10]
教学平台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与会计实验教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验室——FABLAB创客实验室;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医学技术实用型教学科研平台——生物反馈综合实验室;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特色实验室——西门子助听器实验室、博智听觉声学实验室等。 [10]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的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护理学、会计学、药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药学获批省级特色专业;护理学、行政管理获批省级重点专业。 [10]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83人、外聘教师26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8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89%;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90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约为92.47%。
截至2022年9月30日,学校聘有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47人,高级顾问9人,客座教授3人,兼职教授25人,兼职副教授6人,高级校外导师7人。 [20]
播报
编辑
2022年4月,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团委被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6]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东莞分中心(筹)等科研机构。 [10]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项,项目资助经费2000余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包含中英文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60部;授权知识产权30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转让10余项。 [10]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6月,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6.31万册,电子图书47.2万种(册)。全文中文电子期刊7346种。图书馆已建设了非书资源管理系统,共24TB的容量,用于随书光盘、论文、特色资源的管理,自建视频、音频、课件等非书资源48302件,共计11.77TB。 [13]
播报
编辑
国际合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11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41所院校及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签署62份合作协议(不含续签协议)。合作院校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香港)珠海学院等。 [10]
政学产研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四百多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医院、企业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 [10]
播报
编辑
“博学、笃行、正心、自强” [19]
由王庭槐校长作词、音乐系王丽丽老师作曲《新华荣光》。 [17]
曲谱
播报
编辑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
郝登峰
校长、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蓝永金、李中生、肖化、姚正安、胡卓加、马龙海
专家顾问
庄巍、夏书章 [18]
资料来源: [1]

平台注册入口